
七夕,又名“乞巧”,传说里织女以银汉为丝、鹊桥为梭,把相思织进云锦;人间女子便在庭前焚香、穿针配资app排行,向星汉祈求一双巧手与一世良缘。
而螺钿,正是把这份“巧”与“愿”永远留住的东方秘技——取深海之贝,裁一片虹彩;借大漆为夜,镶万缕星辉。古人以“螺”寓“收罗百福”,以“钿”寓“金玉满堂”,故螺钿器物自古象征吉祥、富贵、长寿与喜悦。
它让海洋的馈赠化身永不褪色的光,让贝壳的碎片在乌润漆面上开出千年的花——“取自然之珍,赋器物之魂”。2008年,这项“化平凡为神奇”的非遗技艺被列入国家级名录,成为可以把银河与祝福同时戴在身上的浪漫。
为充分挖掘七夕节文化内涵,山西省图书馆为大家准备了一场非遗盛宴,特别邀请了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的刘欢老师为读者朋友们传授螺钿技艺,让大家亲手把银河别在衣襟、簪进发间。
展开剩余49%活动时间:8月29日 上午9:30-11:30
活动内容:
1.分享螺钿文化及工艺;
2.欣赏古今优秀螺钿工艺品;
3.分享中国七夕文化和发簪、胸针意义;
4.制作螺钿发簪/胸针。
活动地点: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雅集室
活动对象:6岁以上
参与方式:扫码报名 ,仅限20人。
注意事项:
1、建议提前15分钟入场;
2、未成年人需1名家长全程陪同;
3、请遵守活动现场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安全。
期待您的到来,让我们相聚在山西省图书馆,学技艺、话非遗,共同感受七夕节的浪漫!
活动策划 | 徐洁 陈晶
撰稿 | 徐洁配资app排行
发布于:北京市京海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